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国力量

原创文章 发布人: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20 12:22

    如何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章节,被他画满了红线并标注,报告中的很多话给他带来启发。世界科技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让会内会外的科技工作者们再次看到党中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

 2-221021144532945.jpg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王牌

总书记指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科研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创新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战略性科技任务实施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来,“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大飞机梦圆,北斗全球组网,5G商用时代开启,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这些成果背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使命担当。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不断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与发展潜力。

 2-221021144540446.jpg

机制设计激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活力

国家实验室和科技领军企业等4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支撑、上下游贯通的战略科技力量综合体。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宝明研究员认为,“要加强各类创新主体的衔接与协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各自发挥所长。探索现代科技创新主体的有效运行机制,激发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活力”。

高校应该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尤其是交叉研究基地平台,“以基地平台为依托,凝聚团队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学科交叉,促进协同攻关,引领创新发展”。同时,高校要主动为产业现代化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引领产业范式变革,而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利润,又反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关键。作为给“华龙一号”造“心脏”的科学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王丛林代表对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感触颇深。核电技术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面广、产业链多。在研发、建设“华龙一号”过程中,科研团队总结出“小核心、大协作”研发模式--将前端自主原创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将后端集成创新与交付工作扎实落地,中间涉及的机械、元器件等产业链内容由其他企业协助研发,以此强化协同攻关能力,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最后强调协同创新模式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障碍,健全各类创新主体整合协同的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机制的创新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满活力。